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一、基本情况
根据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78方案”、“95方案”,我校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并由专职教师讲授课程,但没有成立独立教研室。2019年秋季学期为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在校党委的领导下,8188www威尼斯部署下,学院设立了“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教研室成员全部为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专职教师。
目前,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共有7名教师,70后1人,80后4人,90后2人,整体年龄结构相对年轻,是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团队。教师队伍全部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在读博士2人。教师的初始学科及专业背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世界史。团队中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教2人,现有硕士生导师2人。
二、主要做法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很强的一门思想政理论课,需要第一时间推动新形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为此教研室根据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不断调整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工作,创新教学形式,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使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逐步规范,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一)加强课程标准化建设
围绕课程标准化建设教研室做了一系列努力。在教材建设方面,教研室依托蓝墨云教材编写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校本云教材。在资料库建设方面,以专题活页形式建设了资料库,资料库内容包括权威解读、生动实践、学习辅导、延伸阅读、重要讲话、专家观点等模块,并探索以专题为主线的案例库建设。在考核方面,采取了四学期相统一考核形式,实现了主观考核与客观考核相统一,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统一,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相统一的考核要求。
(二)强化集体备课
教研室采取了党建引领的集体备课形式。集体备课的内容聚焦三个领域,一是聚焦党和国家建设的最新理论与成果,通过对此内容的集体学习与探讨,使新思想、新理念、新文献等及时进入课堂,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二是聚焦国内外的焦点热点问题进行集体备课,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习惯及对时事进行分析的能力;三是聚焦专题具体内容进行集体备课,讨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比较好的做法,提升教研室教师整体教学能力。
(三)重视培训提升
形势与政策课程常讲常新,需要教师有宽广的视野与深厚的学时积淀,为保证教学质量,任课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与形势与政策课程有关的培训。例如2024年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部联合举办的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集体备课会;高教中心安排的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专题会议;周末理论大讲堂等线下集中培训或线上网络培训,学院也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有关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培训和实践研学。通过培训大大提升了教师的视野及理论水平,使教师可以更准确把握我国各领域的形势与政策情况,有效地助力了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三、亮点特色
在学校、学院和教研室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形势与政策课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些特色和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云教材建设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为有效解决教材缺失问题,编写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校本云教材。云教材优势明显,第一,可以保证教师讲授的专题与学生看到的教材保持一致;第二,云教材因字体、颜色可以进行调整,可视性好,容易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第三,云教材插入图片、视频、音频、政策文件等,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第四,云教材以专题形式编写,各专题涉及的新思想、新形势、新文献等随时可以加入云教材中,保证教材的实效性。
(二)探索对分课堂教学
对分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5中教学模式之一。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经过探索最终形成的对分课堂教学形式为每次课一半时间讲授新知识,一半时间学生实践。学生实践的模式为“1+N”:“1”是指学生讲形策,每次课安排3名学生讲形策,每名学生的时间为3—5分钟,培养学生关心时事、评论时事的习惯与能力。“N”是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采取不同的实践方式,比如,辩论赛、分组讨论、模拟联合国、微视频制作等。期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校领导讲形势与政策课程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校实行了校领导讲思政课制度,其中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的一门课程,校领导走进教室、走进课堂,给学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学生听课热情高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主要成效
在教学层面,探索利用超星、云班课等平台加强课堂教学和管理。在教学方法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方法的探索,培养学生关心时事习惯、分析形势的能力和水平。在教学能力上,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别教学大赛。在教研方面,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别教改课题,发表教研论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科研成果:近5年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一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检索论文1篇,北大核心检索论文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