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海泛舟 | 商志晓: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容体系论析

作者: 时间:2024-05-21

[内容提要]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要着重把握其基本内容和体系架构。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容体系,必须紧密联系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考察活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实践工作层面的部署推进与思维认识层面的理念创新有机统一,进行综合思考和深化探析。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丰富,由四个主要方面(即“总论”“分论”“知论”“行论”)与一系列重要论述构成一个内在联通、结构严谨的逻辑架构,展现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内容体系的厚重严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容体系仍在发展完善之中,我们须以辩证思维去理解把握,以科学方法去践行落实。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建设 “九个坚持” “十四个强调” “七个着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构建起一个备受关注、意义重大的理论平台,将习近平关于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统筹联通起来,将习近平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完整的面貌呈现出来,给予我们以思维引领和实践指导。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作为新时代的理论思维,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崭新的内容,呈现为全新的形态,意蕴丰厚、意境深远。我们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除了要在实践基础、立场特征、创新思维、指导意义等方面加深理解外,更要在基本内容、体系架构方面着重把握。因为内容是思想本体,体系是表现形态,内容体系才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最核心的实质和最根本的存在。唯有明晰内容、领悟体系,掌握内容体系的精髓要义,我们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理解才能立足坚实的基础,才能进一步深化对一系列重要问题的把握,才能在贯彻落实中充分发挥其推动事业发展的重大作用。

一、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容体系,必须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的总结概括为根本遵循

习近平文化思想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一些什么样的观点、论断与创见?这一系列观点、论断与创见之间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它们如何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紧密联结的体系架构?这些是学习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时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弄明白的关键问题。对此,习近平在有关重要讲话中曾予以阐发,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时也进行了论述,由此形成了在不同时间节点、立足不同角度进行阐释的多项总结概括。这些总结概括,为我们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体系架构提供了思维指引和根本遵循。

最早的一次总结概括,是习近平在2018年8月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作出的。此次讲话从文化建设全局的高度,以“九个坚持”。揭示了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规律,强调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突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内容涉及“两个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新闻舆论力量、文艺作品创作导向、网络空间、对外传播等方面。“九个坚持”的总结概括,是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文化建设工作所作的第一次系统性回顾,也是对正在形成中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内容上给出的最早阐述。

随着实践的推进和认识的深化,2023年6月,习近平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文化建设的实践及其发展规律,对中国共产党在文化领域取得的丰富经验和认识成果再一次进行了系统性总结。有关网站作出了“十四个强调”的总结概括。习近平深刻阐述了中华文明、“两个结合”、“第二个结合”等重大问题,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巩固文化主体性、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等创新性论断,思维深邃、视域宏阔。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他指出:“这些重要观点,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十四个强调”突出了党的全面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涵盖了文化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囊括了文化发展的全方位和多层面,将文化建设的理念创新与文化工作的践行操作有机统一,把对内文化建设与对外文化传播紧密结合,对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和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十四个强调”的总结凝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跃上了新的台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归纳概括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也表明系统化、体系化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已是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现实的进程与主观的期待往往是相通的。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并对这一思想的基本内容与体系架构以学习理解的方式进行梳理和集纳,形成了新的总结概括。习近平对会议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突出了当前要抓好的重点工作和根本任务。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会议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新时代文化建设进行的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会后,有学者用“十一个深入学习领会”阐述了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认识,以“十六个提出”列举了一系列重要部署要求,为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及其内容体系,提供了基本依照和重要参考,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的完整理解。

以上情况表明,“九个坚持”“十四个强调”“七个着力”“十一个深入学习领会”和“十六个提出”,构成了一个认识系列。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过程中,这些总结概括被依序提出,分别代表了在特定历史阶段、不同主题场景下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及其内容体系的基本把握。每一项总结概括都独具价值和特色并呈现出重要意义。正是有了这些总结概括,我们才有了学习理解的基本遵照,才有了研究思考的充足根据,才有了贯彻落实的理论依靠。因此,学习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容体系,以多项总结概括为根本遵循,以习近平重要讲话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为思维指引,是必须明确的、需要坚守的。

二、立足于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体系的全面理解,我们需要在系统性和体系化方面进一步强化思维并拓宽视域

虽然有了“九个坚持”“十四个强调”“七个着力”以及“十一个深入学习领会”“十六个提出”,却并非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多项总结概括固然让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容清晰可见,使我们能够真切感受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宏阔深刻,但就其内容体系而言,却不宜归结为某一项总结概括。我们需要对这些总结概括进行总揽比照、予以统括领悟,以求形成合乎内容体系本身的准确理解与恰当表达。

第一,“九个坚持”“十四个强调”“七个着力”“十一个深入学习体会”“十六个提出”,因时间、地点、主题、任务、对象、侧重点的不同,对揭示阐发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体系的意义是有所区别的。“九个坚持”于2018年8月提出,具有重要的节点意义,主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过程中显现;“七个着力”针对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要解决好的当前任务,着重强调了几方面的关键问题;“十一个深入学习体会”是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就与会者学习讨论的收获而进行的总结,主要是对会议情况和认识成果的归纳说明。比较来看,“十四个强调”阐发的内容更为系统完整,统揽概括的作用更为凸显,即便只是14项条目,却因许多条目内含多个要点而呈现出面广量大、意蕴富足的特征;“十六个提出”表述简洁明晰,工作落实层面的要点更显充实,主要内容与“十四个强调”较为接近和相通。从整体上看,以“十四个强调”为主,兼及“十六个提出”,有助于我们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化理解和深切领悟。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包括习近平文化思想),包含学界学人的理论思考和学术研究的成果要素,同时也需要学界学人对之加强宣传阐释、予以论证加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强化这方面的意识并自觉担当作为。

第二,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体系的把握,除了遵循已有总结概括的基本精神外,还要联系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考察活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联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与实践谋划,进行统筹把握和综合考量。例如,习近平主持召开或出席参加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并发表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到孔府和孔子研究院、朱熹园、三苏祠、殷墟等历史文化遗产遗址的考察及指示批示等,习近平出国访问期间和在重大国际场合对全球文化、文明发展与文化交流互鉴问题所阐明的中国立场、中国方案等,都印证着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事业的关怀与期望,都蕴涵着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文化发展及其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与思考。诸如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就是习近平分别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系统阐述的;诸如“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要论断,是习近平在考察殷墟遗址时首次提出的。在一系列讲话、考察活动、指示批示中涉及到并提出的有关文化方面的见解和论断,无疑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统筹把握和综合考量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重要文献对文化建设的工作部署,例如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的有关决定、意见、条例等。

第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容是全面的、完整的,既包括实践、工作层面的,也包括认识、理念层面的,尤其是其中蕴含着许多具有原创性的论点与阐述。就此而论,已有的总结概括多侧重于实践、工作层面,着眼于“怎么做”“如何践行”方面的内容居多。这是一个需要调整处理好的情况。因为一种思想或思想体系的形成,固然是在实践基础上、在总结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实现的,必然带有深刻的实践烙印和行动痕迹,但如果缺少了创新性观点和突破性认识,忽视了理念上的提升和思维中的抽象,其稳定性、持久性和影响力必然会深受制约。习近平文化思想富有创新创见,恰是源于一系列原创性内容才得以形成。在这方面,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具有代表性。此次讲话提出和阐发了一系列带有原创性的观点和论断,例如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并互相成就、文化主体性的巩固等,展现出内容的完备性、理论的创新性、思想的深刻性。讲话同时提出的“十四个强调”,虽然也含纳了部分理念认识和原创性论点,但主要内容仍是针对此前取得的实践经验与认识成果。显然,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的梳理与归纳,需要更多关注认识、理念层面,突出具有原创性的论点与阐述,需要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创见昭示出来。正如习近平所要求的,我们必须“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充分揭示出来。

第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容需要我们系统性和体系化地把握,而不是作一般性的罗列或简单化的组合,必须要体现出其内在的联结和精神上的贯通。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对客观事物和现实实践的观念反映,客观事物和现实实践是完整系统的,在空间上呈现为一个整体,在时间上则是前后相继的联动,我们的认识不是碎片化的,而是在同一轨道上、在互为作用中依序呈现和联结并存的。马克思说过:“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却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的整体”,恩格斯也指出:“把马克思的话同上下文割裂开来,就必然会造成误解或把很多东西弄得不大清楚”。在系统性和体系化的意义上,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比做一块整钢,认为:“在这个由一整块钢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决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理”。习近平文化思想虽然是由一个个观点、论断组成的,呈现为一系列的见解、认识,但后者之间绝不是各自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在一个整体中,在有机联通中各有所论、各有所指,因此是一个具有丰富内容的思想体系。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很多领域、很多层面,可以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网络建设、保护文物古迹等方面,分别进行重要性、必要性的阐述说明,分别进行具体工作部署和措施落实,这些工作在很多层面、很多具体环节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工作都要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都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都需要在统一的工作部署中做到步调一致、协力共为。

立足于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体系的全面理解,我们需要以上述多项总结概括为基本遵循,联系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考察活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行综合思考和深化探析;需要将实践工作层面的部署推进与思维认识层面的理念创新有机统一,把对全局和整体上的统筹与具体领域中的措施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原创性论点与阐述,充分彰显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体系的内在联结和精神贯通。在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体系这个重大问题上,我们要增强系统性认识和体系化意识,进一步强化思维、拓宽视域,在深化理解、深刻把握上下功夫,在深入领会、深度思考上下功夫。这是学习研究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的需要。“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学习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容体系,同样要把体系化、学理化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丰富,四个主要方面与一系列重要论述构成一个内在联通、结构严谨的逻辑架构

事物自身的丰富规定性,决定着认识内容的系统完整性。要在多个层面、多种规定和多项意义上去理解、把握内容丰富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惟其如此,才能正确揭示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才能客观展示这一思想的真实面貌,才能准确描绘这一思想的品质特征。按照“九个坚持”“十四个强调”“七个着力”的思想指引,按照“十一个深入学习体会”“十六个提出”的思维方向,立足思想体系本身的丰富发展实际,从当前学习情况和认识水平出发,我们可以尝试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归纳,以求在一个系统性和体系化的逻辑架构中去全面把握。

习近平文化思想包含的一系列观点、论断与创见,有指向文化事业发展战略的,有指向文化建设实践推进的,有指向文化工作措施落实的,也有指向文化理念创新拓展的。相应地,从内容上来看,就有总体谋划层面、工作领域层面、践行路径层面、思维创造层面上的不同。如果能够把一系列观点、论断与创见,就其主要倾向和表现特征区分为几个类别,择其要者进行归类统筹,或许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思路,亦可避免形式上排列的缺欠或重复。依此考虑,现就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容体系,作以下四个主要方面和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整体把握。

第一方面,是关于文化事业总体谋划层面的内容,属于文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可为“总论”部分。主要论点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文化工作重要性论。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尤为突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二是文化工作领导权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三是新的文化使命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新的文化使命”总揽文化建设目标要求,着力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促进文化繁荣、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的历史担当。四是文化工作原则遵循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文化繁荣发展,必须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将经义与治事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方面,是关于文化建设基本领域层面的内容,属于文化任务的事项要求,可为“分论”部分。主要论点有以下八个方面:一是科学理论武装论。科学理论武装是文化建设的铸魂工程,是首要政治任务。新时代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最根本的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论。要面向干部队伍、青年学生、企业职工、社会公众和各类团体机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不断提升全社会文明素养和文明程度。三是意识形态阵地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重要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一切错误观点。四是核心价值工程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工程,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五是哲学社会科学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六是新闻舆论主导论。在信息社会,必须牢牢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导权,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推动形成良好的网络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七是文艺创作导向论。文艺创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产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要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厚植人民至上的真挚情怀,用高质量的创作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八是文化遗产保护论。要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守护好中华文脉和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第三方面,是关于文化理念深化创新层面的内容,属于文化理论的精髓要义,可为“知论”部分。主要论点有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先进文化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前我们正在建设的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建设既可回望过去,又要瞩目将来,但更重要的是聚焦当下,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好,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好。二是文化自信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充分彰显了我们坚定走自己的路、实现精神上独立自主的昂扬风貌和精神气质。三是文化“两创”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的基本方针和重要遵循。文化“两创”的要求,表明了党和国家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科学态度,展现出我们传承历史文化根脉、创造崭新文化发展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四是“两个结合”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五是中华文明论。中华文明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正在推动自身重焕荣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任务展示出宏阔的思维境界和战略眼光。六是文化主体性论。文化主体性既与文化自信紧密相连,又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和重要地位。“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七是文化交流互鉴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树立和践行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才能实现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第四方面,是关于文化工作贯彻落实层面的内容,属于文化实践的措施途径,可为“行论”部分。主要论点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必须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二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论。要以文化事业发展引领风尚、教育人民、凝聚共识,同时要充分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充分发挥文化产业促进经济、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三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升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构建起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充分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四是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与人类文明形态创建论。要大力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促进人类文明形态多样化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以上四个方面分别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容。它们各有侧重,互有差异,但有内在联系,是一个整体。每一方面所含论点的领域归属并不具有严格区分的界定。四个方面的内容互为关联,构成一个内在联通的整体,呈现的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博大精深,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体系的厚重严谨。这样一个逻辑严密的内容体系,“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容体系仍在发展完善中,我们必须以辩证思维去理解把握、以科学方法去践行落实

揭示并提炼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搭建起内容体系的基本架构,是必要的、可行的,但也是相对的、暂时的,因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在实践中诞生的思想体系,反映着实践的发展水平和内在的规律性要求,必然伴随着实践的深化、经验的积累,在认识上持续提升,在内容上不断丰富。“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式现代化正在成功推进、深化拓展。这样一项伟大的事业,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之奠基,正朝向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而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文化建设既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大力推进文化现代化,又是现代化事业的文化支撑,给予现代化发展以精神引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大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在推进文化“两创”“两个结合”过程中,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使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融为一体、协同提升的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强国建设,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需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引领。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强国建设实践又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开拓思维、创新理念的深厚实践基础,为总结经验、深化认知予以丰富供给和可靠保障。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是封闭的、停滞的,而是不断充实完善、发展提升的,必然会不断提出新的观点与创见,不断增添新的内容,不断丰盛新的思维。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容与体系架构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不断更新的。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突出优势。

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容体系,我们必须以辩证思维去理解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一系列观点、论断和创见,需要兼顾领略、统揽意会,尤其要注重把握其精髓要义,加深领悟其精神实质。要在内容和体系架构中深切感悟其中蕴含着的多层关系与多重联结,如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理念性与践行性相协调、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就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虽然富含创造性理念、创新性见解,但它并没有离开人类文明的大道,没有忽略前人的理论创造,恰恰相反,它自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念,传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同时也注意汲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正如习近平所言:“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以继承为基,以创新为本,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

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容体系,我们必须以科学方法去践行落实。学习理解既是为了知,更是为了行。马克思主义强调知行合一,强调不光要认识世界,更要改造世界。毛泽东指出:“认识世界的规律性,找到正确的理论,为着有效的指导实践,改造世界。”践行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用其指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的文化形态的创造,我们既要吃透精神、融会贯通,又要遵循规律、运用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科学理论的倚赖,科学理论是科学方法的遵循。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本身就是理论与方法的统一。其中大量的观点、论断和创见,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内容和具体可行的正确方法。它把理念性内容与践行性要求统一协调起来,既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又在一系列理念性论述中明晰了实践性要求,以科学方法指导如何践行、怎样落实。这意味着它不仅阐发问题、回答问题,而且指向可行性操作、致力于有效性实施。为此,我们在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文化建设、文化工作的过程中,既要遵循本质要求,又要着力于创造性结合,以新的实践经验推进文化理论发展,在赓续历史文脉过程中谱写当代华章。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8188www威尼斯。

Copyright © 2018 8188www威尼斯 黑ICP备05005923号 邮编:150028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学海街1号